<em id="hoqkr"></em>
                1. <em id="hoqkr"><ol id="hoqkr"></ol></em>

                    雅馬哈雙排鍵電子琴教師俱樂部 – YETC

                    文章

                    淺議如何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

                    內容提要:
                    《藍色狂想曲》是一部為鋼琴與管弦樂隊而創作的音樂作品,被譽為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相融合的典范。電子管風琴是電子科技與傳統聲學管風琴相融合而衍生的一 種新興樂器,既具有時代性又兼顧傳統性,這是兩者的一個“共同點”。本文主要通過對作品的刪減方法、爵士音樂所特有的音響效果編設制作、力度與奏法的設 計、配合三個方面較細致的闡述了如何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藍色狂想曲》。
                    關鍵詞:電子管風琴/爵士音樂/結構/聲部/編設制作/力度/奏法
                    內容類別詞:表演藝術

                    一 現行高等音樂教育的現狀
                    《藍色狂想曲》是一部為鋼琴與管弦樂隊而創作的音樂作品,是由二十世紀具有國際影響的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在短短三周的時間內創作完成的。它是喬治.格什溫在音樂創作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現代美國音樂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此作品因活力四溢的節奏、引人入勝的旋律和獨特而濃烈的風格成為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相融合的典范。在爵士鋼琴音樂范疇中,它把鋼琴在爵士樂隊中所處的伴奏地位提高到了主奏地位;在古典鋼琴音樂范疇中,它順應了鋼琴作品的多樣性風格發展趨勢,并為古典鋼琴音樂提供了很好的風格性素材與嶄新的音樂語言。《藍色狂想曲》充分反映了當時美國的時代特征,尤其是它具有十分鮮明的美國爵士音樂風格,它是將美國黑人音樂、民間音樂及通俗音樂融入鋼琴藝術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具有開創性的嘗試,被世界公認為二十世紀杰出的鋼琴文獻。


                    二、如何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藍色狂想曲》
                    關于對作品的刪減問題
                    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時間較長、結構較龐大的交響化音樂作品時,通常會進行一些刪減,其中包括對聲部的刪減和對段落的刪減。
                    對 于聲部的刪減主要是因為結構較龐大的交響化音樂作品一般樂隊的編制較大、聲部相應較多,而電子管風琴是由三層鍵盤所組成,雖然它屬于交響化、多聲部的鍵盤 樂器,并且在音色上擁有其特有的復合疊加性(即指用單手演奏一個旋律,但在音響效果上可以出現弦樂群與銅管組、木管組齊奏的疊加效果)但還是不可能精確完 整地表現出每一個聲部,所以必須要對聲部進行刪減。在對聲部進行刪減時,首先應對各個聲部進行細致的分析,分清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以及在音樂發展中各自所 起到的作用,然后再考慮聲部與音色、鍵盤相結合的特點,因電子管風琴的音色為復合疊加性音色,所以其聲部的刪減、鍵盤的分布(指上、下鍵盤、腳鍵盤)都必 須要考慮聽覺特性而實施,例如:《藍色狂想曲》總譜40號第2小節(轉降B大調處開始)至第4小節處,鋼琴部分是以柱式和弦和八度低音組合的形式為主以七 和弦的分解琶音和增一度的顫音形式作為裝飾與樂隊部分的全奏形式烘托出全曲的高潮。從聽覺角度來說,樂隊的全奏遠遠蓋過了鋼琴。鋼琴部分雖然運用了輝宏的 柱式和弦和渾厚的八度低音組合形式但樂隊部分的全奏著重突出了明亮的銅管組效果,并且總譜39號一段都是以鋼琴為主、樂隊為輔的, 因此此處樂隊部分的全奏效果則顯得更加重要。從鍵盤分布的角度來說,如果是運用三層鍵盤來演奏樂隊與鋼琴的合奏效果是可以的,但此處還有打擊樂器鈸的配 合,并且鈸的演奏時間間隔較長、位置較零散,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想使其演奏的恰到好處只有運用鍵盤打擊樂器設定功能(指可以在任意一個或多個琴鍵上預制想 用的打擊樂器),此功能的好處在于它的自由性較強,便于在舞臺上現場演奏的發揮;弊處在于它與琴鍵同時發聲,如不能找出位置完全吻合并且完全獨立(指不能 重復出現的)的琴鍵作為設定目標,則必須占用一層鍵盤來完成打擊樂器的演奏。此處較為合理的鍵盤分布及音色設計為上鍵盤充分運用電子管風琴音色復合疊加的 特性,利用主導音色功能使上鍵盤音色分割,旋律聲部使用Brass、和弦聲部使用Tutti,二者疊加并用雙手演奏;下鍵盤只作打擊樂器的設定,因此處為 全曲的高潮,如感覺只用打擊樂器鈸略顯單薄可疊加大鼓以增強效果,但一定要注意到兩者的音量比例關系;腳鍵盤低音聲部使用ContraBass與 Tutti的疊加。

                    對于段落的刪 減主要是因為有些協奏曲華彩樂段的音域太廣,而電子管風琴的傳統音源采樣音色在一些樂器的“限”音區效果不是很好(相對正常音區而言),因此不宜于在電 子管風琴上演奏。例如:《藍色狂想曲》總譜第27號處,此華彩樂句的很高音—升F音已達到小字4組,而電子管風琴上的傳統鋼琴音源采樣在這個音區的音色亮 度感、厚度感、重量感、穩定性等都比傳統三角鋼琴音色差,因此盡量避免選擇。另外,還應考慮到電子管風琴很大的特點在于它融匯了多種多樣的音色,具有較 高的集成復合性。《藍色狂想曲》而言,鋼琴與樂隊主要是以“合奏”與“輪奏”的形式交替出現,鋼琴的獨奏部分相對較多;從鋼琴與樂隊的音響效果對比方面 來看,鋼琴則相對單一化。因此在刪減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電子管風琴樂器本身的特點,不要過多的選擇鋼琴的獨奏部分。再如:《藍色狂想曲》總譜第32號與 33號處,兩處都為鋼琴的獨奏段落,可以考慮整段的刪除。如感覺整段刪減后段落之間的整體銜接不自然也可以考慮“有選擇”的適當保留。例如:《藍色狂想 曲》總譜第33號處,如將33號整段刪除,34號處的銅管主題與鋼琴十六分音符的快速伴奏音型將同時進入,這樣一來,明顯會感覺到速度的變化較突然、段落 之間的銜接不自然,而且鋼琴伴奏音型的特點不宜體現。如將33號處的前4小節或前8小節保留,當作34號處的“前奏” ,速度、銜接等問題將迎刃而解。
                    在各種型 的專業化電子管風琴比賽中,對作品的演奏時間有著嚴格的規定。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演奏者自己編曲的(這主要是由于樂器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在對 作品進行刪減時一定要考慮到作品的整體結構,這樣才能做到刪減后的作品結構仍然具有清晰的邏輯性,例如《藍色狂想曲》是一部自由曲式結構的單樂章作品,表 面上看起來它的曲式結構好像有些“散”,但仔細分析起來會發現,它的曲式結構非常有“章法”,從速度變化上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大部分。因此,在刪減過程 中,應盡量在每個大部分中節選適合的段落,使其在刪減后仍然形成具有清晰邏輯性的快—慢—快三個部分。

                    關于特殊音響效果的編設制作
                    與古典音樂不同,在爵士音樂中經常使 用的樂器如:加塞小號、加塞圓號、薩克斯、單簧管等樂器在音響效果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電子管風琴上模擬特殊演奏效果的手段主要是依靠周邊控制器(其 中包括膝控、第二表情踏板等)來完成。例如:在作品開始處的單簧管上行音階滑奏是依靠膝控的配合來完成其特殊的音響效果。實際上,滑奏的效果主要是依靠 離鍵時間的相對“保留”來體現的,膝控主要是起到“開關” 滑奏效果的作用。由于此處的滑奏效果沒有“縫隙”的感覺,因此離鍵的“保留”時間應相對的長一些,并且保留的范圍也應大一些,這樣才可以獲得沒有“縫 隙”、 一氣呵成的滑奏效果。膝控的滑奏效果“開關”作用還體現在各樂器裝飾音的位置,它可以奏出所謂的“抹音”效果,這在爵士音樂中是非常多見的,正因如此,這 種“抹音”效果也體現出爵士音樂所特有的韻味。例如:在作品開始的第二小節第三拍的由單簧管奏出的降A音的裝飾,由于之后的三連音連接非常緊密,并且不需 要滑奏的效果,因此膝控的滑奏效果“開關”起到了關鍵的靈活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對特殊效果的使用一定要選擇好樂器,不是所有樂器都適合的。另外,一 定要選擇好使用的位置,不能泛用。
                    關于奏法與力度的設計、配合電子管風琴的基本奏法主要是依靠“觸前技術”、“觸后技術”來完成的。強弱力度層次的變化主要是依靠“觸前技術”、“觸后技術”以及踏板的使用技術來表現的。
                    所 謂的“觸前技術”是指如鋼琴一樣的瞬間觸鍵技術,它的專業簡寫標記為—I.T.。與大家所熟悉的單排鍵電子琴不同,電子管風琴的“觸前”與“觸后”的指控 幅度大小完全可以調整。從宏觀上來說,一般主要根據個人的手指控制能力來決定指控幅度的大小。具體來說,要根據不同樂器、不同奏法、不同音樂作品風格以及 具體情緒來分析確定指控幅度的大小。例如:鋼琴屬于不持續發音樂器,因此“觸前” 指控幅度的運用對其是有效的表現手段。在電子管風琴上演奏鋼琴音色,其“觸前” 的指控幅度設計應在個人手指控制能力范圍內盡可能的大一些,這樣一來觸鍵敏感度會大大的提升,對于各種奏法處理、音色變化以及情感內涵的細致表現都會很有 幫助。
                    所謂的“觸后 技術”是指在下鍵之后的壓鍵技術,它的專業簡寫標記為—A.T.。從演奏技術角度來說,“觸后”壓鍵技術是電子管風琴區別于傳統鍵盤樂器(如鋼琴、管風 琴)和電子鍵盤樂器(如單排鍵電子琴、電鋼琴、合成器)的重要標志,此技術是模擬可持續發音樂器的有效表現手段。例如:在電子管風琴上演奏弦樂組或銅管組 音色,其“觸后”的指控幅度設計應在個人手指控制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大一些,因為它們都屬于可持續發音樂器,特別是在長音位置非常需要壓鍵來配合強弱力度層 次的細微表現。如果只注重“觸前” 指控幅度設計,那么在弦樂組、銅管組長音位置的強弱力度層次表現將會變得蒼白無力,也沒有辦法充分體現出弦樂組、銅管組的樂器特點了。“觸后”壓鍵技術 除了對可持續發音樂器的強弱力度層次表現起到重要作用之外還可以對弦樂器的揉弦(即Vib.)起到控制作用。當然,這是可以預先設定的。對于手指控制能力 強的演奏者可以利用壓鍵功能來控制揉弦的起始時間,這樣可以使弦樂器的表現更加逼真、賦予變化。例如:《藍色狂想曲》總譜第29號處,由小提琴演奏的旋律 聲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觸后”壓鍵技術時,一定要注意音與音之間力量運行的平穩性與均衡性。這種演奏技術類似于鋼琴中經常所提及的“力量轉移”技 術。

                    所謂的踏板使 用技術是特指表情踏板(即可以控制強弱力度層次變化的右踏板)的使用技術,它的專業簡寫標記為—EXP.。表情踏板也被稱為音量踏板,它只能同步 控制三層鍵盤的強弱力度層次變化( 三層鍵盤指上鍵盤、下鍵盤與腳鍵盤),而不能同時單個逐一的控制每一層鍵盤的細致強弱力度層次變化,因此不能過分的依靠表情踏板來控制強弱力度層次的 變化,否則會形成三層鍵盤強弱力度層次的大量同步化,缺乏各聲部之間的獨立性,容易造成各聲部之間的主次關系混濁。從樂器的實際運用角度來說,運用表 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細微強弱力度層次變化處理的樂器主要為可持續發音樂器,例如:弦樂組中的小提琴、大提琴等;木管組中的長笛、單簧管等; 銅管組中的小號、長號等。像鋼琴屬于不持續發音樂器,應盡量避免運用表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細微強弱力度層次的變化處理。通常,可持續發音樂器運用表 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細微強弱力度層次變化處理的形式主要體現為漸強和漸弱。漸強運用的相對較少,而漸弱運用的相對較多。其主要原因為漸強力度層次變化還可以 運用壓鍵技術來解決,而漸弱力度層次變化只能運用表情踏板來解決。
                    一些樂器在特 殊的位置需要一些特殊的強弱力度變化效果時,會將“觸后”壓鍵技術與表情踏板使用技術兩者結合起來使用,以取得特殊的強弱力度變化效果。例如:《藍色 狂想曲》總譜第35號中第3小節至第八小節位置。此部作品是現代爵士音樂與古典管弦樂隊配置相結合的成功典范,因此管弦樂隊中的各樂器奏法相對特殊。此位 置的銅管力度變化要求急速漸強,如只運用表情踏板來作漸強,其幅度、速度都不易于達到滿意的效果,并且銅管音色的色彩也不會隨著漸強的幅度、速度變化 而產生相應的色彩變化, 在電子管風琴上表現此位置的效果應運用“觸后”壓鍵技術與表情踏板相結合來共同完成,這樣既可以保證漸強的幅度、速度變化又可以使銅管音色的色彩隨著 漸強的幅度、速度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色彩變化。當然,有時還會將“觸前”、“觸后”技術與表情踏板使用技術三者結合起來使用, 例如:《藍色狂想曲》全曲結束前3小節由定音鼓奏出的降B音,其奏法應設計為—sfP A.T. cresc.。 實際的奏法分工為:運用“觸前” 指控幅度作定音鼓突強的音頭—(sf);運用表情踏板的“急速突收”作定音鼓滾奏的弱效果—(P);再運用“觸后” 指控壓鍵與表情踏板的“勻速慢推”結合做定音鼓滾奏的漸強—(A.T. cresc.)。

                    以上是對如何在電子管風琴上演繹《藍色狂想曲》所進行的細致 闡述。可以說,電子管風琴是一個較獨立的、具有較高集成性的“音樂創造中心”,因此,想在電子管風琴上得心應手的表現管弦樂隊與鋼琴的合作,需要有多方 面的知識作為鋪墊,并且還需要根據作品的實際情況大膽的進行實踐嘗試,才能在電子管風琴上更好的表現各種體裁、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表情》,[美]克拉倫斯·格·漢密爾頓著,周薇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版。
                    2、《西洋音樂名作故事》,[日]志鳥榮八郎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簡介:龐渤,生于1979年,2002年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電子琴系,現為沈陽音樂學院電子琴系講師。
                    電話:15942008811

                     

                    返回頂部返回頂部

                                <em id="hoqkr"></em>
                                1. <em id="hoqkr"><ol id="hoqkr"></ol></em>
                                    lunlipian